春天从广东到林芝 一场文艺的双向奔赴

最新信息

春天从广东到林芝 一场文艺的双向奔赴
2023-04-23 10:07:00
4月的西藏林芝,桃花和雪山相互掩映,形成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从机场驶向市内,可以看到贯穿这座小城的主干道被命名为广州大道、深圳大道;波密、米林等地的桃花林里,随处可以听到用粤语交流的游客。
  在这当中,有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广东省文联的艺术家。为响应中国文联“文艺援藏”的号召,他们带着画笔、相机,走入林芝的田间地头,和当地的文艺爱好者、文旅从业者对话、交流。
  受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和林芝市委宣传部、林芝市文联邀请,南方日报记者日前跟随广东省文联调研团奔赴林芝,寻找一线样本,探索“文艺援藏”的广东新路径。
  “放牛娃”也有电影梦
  最近,来自林芝波密的阿旺仁青正在忙着准备他的电影《见证者》。
  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摄制组只有三个人,凑了三台不同型号的机器,色调不一致,收音也没有特别专业的设备。“有时候是人走过去,没声音了,要不就是有衣服摩擦的杂音。”阿旺仁青笑着说。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三个人当中,没人会写电影的分镜头脚本,他们就在现场一边琢磨一边拍;没有专业演员,就从波密县民间艺术团找来一群本地青年……在冰天雪地之中,电影足足拍了三个多月。
  阿旺仁青出生于当地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5人中他排老二,从小便是“放牛娃”。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本来想让我们上学,可是最近的学校也在30公里之外,不现实。”
  上世纪90年代末,阿旺仁青到拉萨入伍,成了一名驻扎在布达拉宫的消防战士。
  为了学习汉语,他从垃圾桶里翻出有字的纸当成“教材”,把电池芯中间黑色的部分取出来当成墨汁,用来练写字。他最早学会的一句普通话是“老兵好”,是部队里的老兵教给他的。
  每天布达拉宫人来人往,阿旺仁青一闲下来,就跑去问游客每个字的汉语发音,然后用藏文标注在下面,纸张不够就写在手臂上,写得密密麻麻的。
  有一回,他正在看一个字帖,被一位名叫宋涛的天津游客撞见了,对方还留下了他的电话。阿旺仁青回忆说:“他人特别好,给我寄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课本,我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拼音。”
  回到波密县后,阿旺仁青做过有线电视维护员、农村电影放映员等工作。他更多时候是做驾驶员,经常和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的扎西洛布一同出差下乡。扎西洛布喜欢摄影,常常扛着一个单反到村子里拍上大半天,阿旺仁青就在车上等着,一边等一边看着窗外好奇:究竟拍照有什么魅力?
  2008年的一天,他到成都去办事,在街头偶然看到了一家摄影器材店,柜台里摆了一排富士相机,在阳光下特别显眼。阿旺仁青犹豫了很久,花了7000多元,买下了他人生中第一台相机——富士S100。这一年,他32岁。
  有了相机的阿旺仁青一发不可收拾,从自动档开始学构图,在部长的启蒙下也慢慢学会了相机的原理,拍出了一系列家乡风光作品。“那几年,经常是我下车去拍照,部长在车上等我,可以说是‘上瘾’了。”说起往事,阿旺仁青一脸腼腆的笑容。
  2015年,阿旺仁青拍摄的一幅朗秋冰川的作品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获奖。将近40岁的他开始频繁接到全国各地媒体的图片约稿,作品相继发表在许多刊物上,也成了波密县文联的摄影家协会主席。
  去年,为了拍摄“日照金山”,他爬上了一座野山,结果直接摔断了锁骨。面对妻子的担心,阿旺仁青说:“如果我在拍照路上发生了意外,那我仍然是开心的,而不是痛苦的。”
  一路走来,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现在,他专注电影制作,憧憬着有机会能到广东、到大湾区学习专业影视制作技术。他说:“广东是电影强省,很希望能去广东看一看,在导演、摄像方面得到专业指导,不管多老,我都还可以学。”
  广州青年的藏式民宿
  蓝玉枫是结巴村里第一个开民宿的人。这个“90后”广州青年带来的新经营模式,为林芝注入了一股清泉。
  结巴村坐落在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风景区内,一望无际的湖面犹如蓝宝石,倒映着两侧的雪山,岸边的桃花林宛若一片粉红的云雾在天地间弥漫。
  6年前,来旅游的蓝玉枫就是被这番景象迷住。但他很快发现,村里只有数十家家庭旅馆,且只提供铺位,没有独立卫浴,住宿条件比较简陋。
  “直觉告诉我,这里是一个有市场潜力的地方,拉林铁路通车后,游客会越来越多。”原本就读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他立即嗅到了商机。
  蓝玉枫迅速启动了这场创业计划,他辞去了原本在世界500强企业里的工作,与合伙人一起到结巴村选点。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中山)工作组的支持下,他创办的“仓央精品民宿”迅速落地。
  为了做原汁原味的藏式民宿,蓝玉枫跑遍周边各个村子去学习当地的风俗文化,还把房东收藏的众多老物件保留了下来,小到一件斗拱、一块图腾,都被他精心安置在民宿内的各个角落。
  设计之初,整个民宿的格局和景观都是他和合伙人自行琢磨出来的。他注意到,藏式建筑承重性很好,但是抗震性能需要提升,为此他特地对整个民宿进行了加固。民宿刚建成不久,就遇上了林芝发生6.9级地震,距离震中只有100公里,好在房子没有受到任何损坏。
  在民宿院内,蓝玉枫还设计了一个观景高台,供游客登高望湖,品茶谈心。院内的每一栋建筑也都各有特色,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2018年,民宿一上线,就迎来“爆单”的状态,甚至还未正式开业,就吸引了100多家旅行社前来“踩点”。
  接下来,培养员工成了蓝玉枫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工作人员大多是本地村民,他们对于民宿服务没有明确概念,我就带着他们到拉萨、鲁朗的五星级酒店去体验,一点点把服务理念和标准建立起来。”蓝玉枫说。
  对于他的民宿,村民们也充满了好奇。许多原本在仓央民宿担任员工的村民回到家中,也跟着将房子进行改造升级,引入独立卫浴和专业民宿服务。
  抓住这一文旅发展的风口,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工布江达县(中山)工作组接连投入了1500万元资金,援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对结巴村实施景观建设、照明、街道、停车场等整体改造。中山援藏干部向坤山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已经有48家民宿陆续开门迎客,每年接待游客近4万人,为当地村民增收约400万元。”
  时下巴松措景区正步入旅游旺季,随着源源不断的游客到来,蓝玉枫庆幸当初做了这个貌似“冲动”的决定。他还打算尝试做一些直播、短视频节目,带动当地村民出镜,把当地文化通过镜头传播出去,赋予民宿更多文化意义。
  ■记者观察
  “文艺援藏”如何“止渴”?
  在鲁朗全国援藏展览馆,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鲁朗工作组主办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林芝风情摄影展》正在展出。近三年来,广东省博物馆陆续推送8个展览入藏,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去年,中国文联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签订《联合开展“文艺援藏”相关工作的协议书》,中国文联联合西藏自治区文联、对口援藏的17个省市文联以及涉藏工作重点省的文联组织,统筹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及中国文联相关单位,建立中国文联“文艺援藏”协作机制。
  为响应中国文联的号召,广东也在探索有特色、有实效的“文艺援藏”模式。
  早在2011年,在广州援藏工作组提供的100万元资金支持下,林芝波密县组建起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县级文联组织——波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设作家协会、书法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影视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6个协会。
  12年来,波密县文联立足地方特色,推出了《波密红》红楼舞台剧等反映传统西藏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也活化打造了“红楼”展馆、“老西藏”口述史展馆等红色展区。
  此外,在2017年前后,36名从林芝市6县1区选拔出来的本地舞蹈演员,从林芝飞到广州,进入了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学习,由广东培养了6年,如今已经成为林芝舞蹈界的重要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林芝市文联反复提及“人才”二字。在林芝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主席扎西洛布看来,目前部分艺术门类人才相对匮乏,各门类人才参差不齐,是当地文艺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扎西洛布期待,广东省文联通过“柔性援藏”等渠道,能够委派文艺人才到林芝工作,帮助林芝文联更好地培养人才和加大创作。
  “林芝之行,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浓郁的红色文化底蕴,都让我深深震撼。唯一遗憾的是,林芝还没有专门的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联美书摄工作部四级调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付咏珊建议,把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家引进到林芝采风写生,不断提升艺术家的人文修养,开拓双方视野。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旅艺术家,付咏珊还有一个设想:能不能把林芝打造成全国艺术家采风、写生、创作基地,通过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达到稳边、固边的目的呢?
  “人才培养是第一位。”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周华谈道,去年7月,为响应“文化润疆”,广东省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了首期广东·喀什文艺骨干专题培训班,帮助新疆喀什地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周华表示:“以此为契机,粤林两地文艺家进一步加深交往、交流、交融,建立畅通的‘三交’渠道,架起人才互通培养桥梁,搭起两地文艺精品创作和展示舞台,未来的广东文艺援藏将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春天从广东到林芝 一场文艺的双向奔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